成名不易枫桥的钟声 大漠的孤烟两句隐藏的两句诗句,不信去问十八线的演员,当然,也可以问很多已经成名的明星。古代也是如此,君不见《全唐诗》中有两千余人,大家熟悉的有多少?唐朝以后文人多写诗,以诗闻名的又有几个?

写得多也不管用,乾隆皇帝一辈子写了四万多首诗,但哪首被口口传诵?没有。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把乾隆的那首诗读了十八年,并不是诗写得太好,而是因为“峰高圣泽长”,让她十分难忘。

不过,也有人写诗不多,或者流传下来的诗不多,但有一首诗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准,与李白杜甫的名作相比也毫不逊色,于是诗成了人人皆知的佳作,人的名字也被记住,不再是历史上的路人甲。

千古风流事,一诗定诗名。

这种事在唐朝多次发生,没有办法,就是这么骄傲,谁叫唐朝是一个拿诗赋来做主要考试科目的王朝呢?

且来看看唐朝的文字风流吧。

崔护:永不凋谢的人面桃花

崔护是谁?不好意思枫桥的钟声 大漠的孤烟两句隐藏的两句诗句,生平不详。诗没几首,拯救他声望的是这篇《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故事、情感、景致、诗韵,这首诗什么都不缺,完美。诗中淡淡的惆怅,能引起每个人的共鸣和感触,跨越了时间。是的,好诗不用分析,用你的感觉,一读就知道了。

题都城南庄

张若虚:孤篇盖全唐

张若虚也是生平不详的人,现在作品仅存两首,但后世的人面对他的《春江花月夜》真是跪了一地。此诗被称作一流中的一流,所以叫孤篇盖全唐。诗比较长,这里写上半首,依然可以窥见一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古诗中最美的是写景的诗,景色加上情感,就是好诗中的极品,这样的诗一句顶一万句,可以气死乾隆。

春江花月夜

张继:在日本知名度很高

《枫桥夜泊》的知名度实在是高出了天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和马致远的“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极为相似,每两三个字就勾勒出景物的一个部分,一句一句,慢慢地把主题烘托出来,不留痕迹,然而隽永。

《枫桥夜泊》说的是客愁。

此诗在日本极为有名,日本人都知道寒山寺和它的钟声。

枫桥夜泊

张志和:一阙渔夫永流传

《渔歌子》也叫《渔夫》,是词牌名。张志和是最早的一批词作者,写得不多,但实在是太有名了,没读过的少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轻快而流畅。

渔歌子

崔郊:真正的一诗享大名

崔郊真的只留下了一首诗《赠去婢》,虽然这首诗算不上超一流,但也很有名。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凭仅有的一首诗能在后世享有名声,完全符合此文标题。

赠去婢

杜秋娘:天上无端掉诗名

《金缕衣》知名度很高,有过同名电视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诗未必是杜秋娘写的,但她唱过。杜牧写过一篇《杜秋娘诗》,说“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可见杜秋娘是个好歌手。历史上无名氏也有好作品,比如《诗经》,比如那首“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不过诗名送给一个美女也很好。

金缕衣

崔颢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并非无名之辈,那首让李白叹服的《黄鹤楼》就不列入其中了。

王翰在《旧唐书》中有,当时比较有名,他的诗现在只流传十几首,那首《凉州词》实在不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的诗流传现到在的只有几首,但有名的不少,选入不妥。《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凉州词》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广为流传的名诗。

好诗,无需艰深的字,无需引用典故,简简单单的,能把诗意微妙地体现出来就行。明清和国民的诗用典慢慢多了,语句艰深,看起来很有学问,但诗意就少了很多,不好读而少有意境,所以难有名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简单直白吧?如此简单却能秒杀无数明清诗,这就是唐朝。作为诗最辉煌的一个时代,要出现几个以“一诗定诗名”的人,实在不算稀奇。

【关注鬼山枫语,支持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