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说《红楼梦》空前绝后,我也不是原创。我们先来看看它得到的殊荣:中国古今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郭沫若、俞平伯、何其芳等人评定的中国古代重要著作、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影响中国历史的经典书籍、构建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第2句】《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不是哲学也不是史学,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不是哲学语言,也不是“本纪”“列传”。《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它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所以,要从《红楼梦》中寻觅我们上面所说的各项内容,从字面上是找不到的。这须要读者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中仔细体味琢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所以读《红楼梦》须要细心读、反复读,
【第3句】《红楼梦》得到的盛赞确实太多了,有人说曹雪芹先生就是为《红楼梦》耗尽了心血,心力交瘁而去的。即便真的如此,雪芹先生也是值得的,一部《,红楼梦》誉满全球可以说为他“赢得了生后名”,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秦始皇成就一代霸业,妄图长命百岁,大秦帝国能永世不衰,但事与愿违他仅仅只活了49岁,而他成就的霸业也是个短命王朝。而雪芹先生因《红楼梦》而被后人景仰,其生命何止千年万年?
【第4句】《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挺拔的高峰。问世200年以来,它以巨大的艺术魅力感染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几乎所有的读者,上到皇亲国戚,下到村夫野民,《红楼梦》都拥有大量的“粉丝”。《红楼梦》中的人物及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研究《红楼梦》成为了一门显学。我国近代或现当代的文化大师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红楼梦》、对《红楼梦》作者、对《红楼梦》版本进行了大量研究,对《红楼梦》都作出了极高评价。
【第5句】雪芹先生的《红楼梦》,在过去200多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成为一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文学,竹枝词里便有“开口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的说法。《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巨作,它所反映的主题、内容及种种艺术形式的利用,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迄今已有18种文字、60多种译本在世界各国发行,它是世界文学第一流的珍品,已经并且必将越来越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扬。
【第6句】《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自然要数林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这几个人了。林黛玉是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凤是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是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那些老婆子时的语言是词锋逼人,势猛气锐。我觉得《红楼梦》的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特色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红楼梦》里其他人物的语言也都符合各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包括湘云说话时的咬舌,把“二哥哥”说成是“爱哥哥”等等。所以读《红楼梦》品味各个人物的说话,如在社会生活中一样,一片天然,没有斧凿,真所谓“大匠不雕”。
【第7句】国外学者把“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的“显学”。国内有人把“红学”与“易经”一起称为两门“玄学”,甚至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够得上专学之格的,仅一部红学而已”。因此,可以这么说,品读《红楼梦》,实际上是与五千年中华文化、与百科知识接壤,所以它是永远研究不完的世界文化之谜。
【第8句】一部《红楼梦》,涉足到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各个体系,从书中我们能够深刻地感知到中国儒家文化、佛家思想和道家风范的巨大影响,探寻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中国的四大文化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水浒》,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不一样的。看《三国演义》,我们感悟到的是历史的正统意识加权力意义;看《西游记》,我们感悟到的是神话意识和宗教意识;看《水浒传》,我们感悟到的是道德意识和历史意识;而看《红楼梦》,几乎是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而且还有更加强烈的审美意识和生命意识。
【第9句】历史学家季羡林说:“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第10句】《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第一回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实际上是因为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回思自己的百年世家,特别是它的败落,确有许多怨情、苦情和悲情,甚而至于有满腔愤世之情,所以它的叙事波澜起伏,有如一首长歌。
【第11句】北大教授周先慎说:“这是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是一本从任何角度和眼光去读都可以有所得的书,是一本像是一个富矿永远也开采不尽的书。书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红楼梦句子赏析短的,悲剧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
【第12句】作者曹雪芹,这位名列世界伟大作家之林的作家,一生就写了一部《红楼梦》,结果轰动了全世界,巨著自问世以来,读者读出了不同的内涵,有人读出了哲学,有人读出了文学,还有人读出了儿女情长,读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读出了自己心中的“红楼梦”,也通过《红楼梦》在社会的延伸,说出了自己的“红楼梦”,应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况我一个普通读者,在朦朦胧胧读了一遍、刚又细读一遍《红楼梦》后,不敢对国宝级的巨著妄加评论,始终怀着一颗局促不安的心,生怕有损这个国宝级的名著的价值和风采。
【第13句】《红楼梦》一书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全部美好的信息,它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巨大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凭借其丰富的美学内涵而成为后世人们文艺创作的素材和底本。200年来,《红楼梦》从文本小说进入了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影视等各艺术门类,用各种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全方位、多方面、多层次、多形象地演绎了《红楼梦》的历史故事、人物命运、动人情节乃至感人细节。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间,《红楼梦》的全本电视连续剧就拍摄了两次,搬上银屏和舞台的更是不计其数。《红楼梦》已经成为广大艺术工作者表现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和方式。
【第14句】《红楼梦》里的写景文字,通常是与叙事紧密结合的。除了上举大观园的描写比较突出外,其他都是情与景合。如写潇湘馆,便是“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四十回)“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举目望门上一看,只见匾上写着‘潇湘馆’三字。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以上两段文字红楼梦句子赏析短的,真是叙事与写景的天然结合,是情在景中,景与情合。特别是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和四十九回的后半部分文字,都是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绝世妙文。
【第15句】《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优秀文化的不朽经典,在对外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历史上看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首先是阅读中国的文本作品。《红楼梦》问世仅200年,它凭借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很快走出了国门,100多年前就传入了日本,以后不断地为国外的文化学者所喜爱并争相翻译。时至今日,它已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德文、日文、西腊文、意大利文、罗马利亚文、匈牙利文等17种文字。《红楼梦》在世界各地都得到读者的喜爱,被誉为“世界文坛的一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