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微信,带你进我的私家唠嗑群
育儿困惑的可以问、
低价福利商品可以买,
定时推送有价值的原创干货
PS:本群很私人,需要我邀请进群。添加好友时,我会问一两个粉丝都知道的小问题,确认你是真粉,不是无良小广告,请见谅,不要嫌麻烦哈~
上一篇介绍了 海淀神器“红宝书”的前世今生 ,文末我也做了预告,这篇想要说说这套书怎么用。
其实除去红宝书之外,我们家里关于诗歌古文的书籍还有很多,比如《哈哈学古诗》、《跟着古诗词去旅行》。
《哈哈学古诗》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不是什么正经的书,它用很诙谐的文字与漫画结合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诗,里面涵盖了小学人教版的所有教材会背诗歌,每一首诗还会标注出自哪一册。
同时还有一些延伸扩展的知识,当做闲书来看,很有意思。
随着混子曰风格的大火,现在的少儿读物都向着Q版漫画、戏说历史的方向在变革,内容有趣,更容易让孩子喜欢看。它字量不大,尤其适合大班和低年级孩子自主阅读。
如果你的孩子还小,我们也可以自鸡,然后给孩子讲诗的时候顺带着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娃听,他可能就会更喜欢背诗了。
《跟着故事去旅行》,这个书的逻辑是“旅游线路”,把一些含有地名、地理位置的名诗做了个整合,边背诗,边了解风土人情和历史,它的重点不在于背诗,在于了解诗背后的故事。
它的字比较小,一看就知道不适合自主阅读,是很好的亲子共读用书,适合妈妈带着宝宝讲。
红宝书跟这俩的区别在于,它压根不是一本用来阅读的闲书,它更像是一本教学大纲。翻开书就会发现,它没有一幅画,也没有多余故事讲解,喂给你的只有原文和注释,一条一条全是硬知识。
整本书翻完,你就会扑面而来地感受到一句话“别费话,我就是yyds,给老子背下来”。
所以,开启红宝书之前,我觉得我们是要做个心理建设的小学课本诗歌,它就是一本比语文教材还要无聊的书,选择它就意味着要端正态度,实实在在地用起来。
不打算鸡娃的话,市面上其实有很多更有趣的古诗文的书籍可以挑的,没必要入手它。
红宝书怎么用?
不是每篇都得背,熟读也行
这套书叫做《中华古诗文诵读》,诵读诵读小学课本诗歌,就是背诵和熟读,这里面有好些个文章连大人读起来都尚且费尽,更不用说孩子。你比如说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让你背一个试试……
我高中的时候背过,如今一句也记不住了,但是你如果让我读,能读得特别溜,里面的句子描绘的景色还有诗人当时的心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并不是不是什么古文都需要背的。
还有上学时的《六国论》、《出师表》、《论积贮疏》其实也不用全文背诵,里面的名句背下来足够写作文就行了。
读古文的重点在于理解,每一句每一个词,它是名词动词话,还是动词被动用法,看着注释和译文,把它搞懂,搞懂了之后再去读,争取读每一句的时候,脑子里都能直接蹦出翻译后的白话文。
这就是熟读了。有一说一哈,如果你是打算让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涉猎古文,那么就得自己先做好功课,需要家长先带着孩子把古文讲明白了,再去读。
古文的行文逻辑跟现代文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小的时候多读,就会产生天然的语感,现在可能不显,但是对于日后学习古文、应对古文考试是有很大帮助的。
对于古文、长诗,小孩子一开始背起来会特别有压力,那么我们就不背,先读书,搞清楚意思就成,未来时间还长,长大一些翻过头来再背,有了熟读的基础,背起来就更容易了。
但是画“*”号的,还是要要求孩子背下来,因为语文书上会要求背诵甚至默写,总要有这个步骤,不如碰上就先解决了。
趁着低年级时间多把这些死记硬背的诗词都背过,到了高年级不就不用管了嘛~
先背诗,再背文
你会发现红宝书的每一册开篇,都是论语、庄子、孟子、老子这些先秦诸子百家的东西,有些好长好难的,比如《逍遥游》,别说一二年级了,三年级的荣哥看见了都要生气地钻桌子底下,明摆着欺负人。
孩子畏难是天经地义的,我们背古诗词,是个积累的过程,不需要有什么硬性的规定,遇见生涩的古文,咱们就跳过。荣哥背小红书,我也是跳着让他背的。
如果你仔细翻一翻,会发现书的前半部分是小古文,后半部分大多是更容易掌握的诗歌,我们大可以先从诗歌背起。
我以寅集为例,红框是古文,黄框是诗词,一开始背古文有困难的话,可以先从一本书的后半开始。
不一定非要按书上的顺序,也不一定非得要一本读完再读下一本。
挑着,找符合孩子现阶段能力的诗歌去背或者读,更有效率。
不需要急于求成,但要有连贯性
这套书不适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使用,用就要有持续性。因为背东西这个事情,是非常具有惰性的,是背的东西都存在遗忘曲线,尤其是古文古诗,原本也不是什么有意思的读物。
一篇古诗或者古文,往往要经过第一天大体背下来,第二天熟练背下来,第三天再熟练背,然后隔三差五地要去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
所以红宝书不适合今天突然心血来潮,我们背个诗吧!然后费劲背下来了,后面两天出去玩了,放下来,然后偶尔想起来了,再背一首吧。
那在我看来不需要买书,手机上百度搜个唐诗三百首,免费的就够。
当然,也不需要多么的激进,要求孩子每天必须背一首,跟过关一样的,会大大降低孩子对于古诗文的兴趣,单纯变成了硬性作业,也没有必要。
一共才12本,对应孩子一年级到初三,一年只需要搞定一本,一本只有25篇,把它放在这么长的战线中,还需要很激进吗?
我自己的经验是,太激进了,反而不利于长期坚持。
像荣哥他平时训练上学刷妈妈牌卷子,业余时间不多,我就把红宝书放在寒暑假的时候,每天一篇或者半篇。
背诗啥的对于荣哥来说不是特别难的事情,利用碎片的时间就能搞定,比如说上大号的时候,我之前还揶揄过老李说:“你看看,儿子上大号刷小红书,老子上大号只会刷虎扑”。不过遗忘曲线还是有的,需要前前后后地去复习。
有时候碰上比较简单的诗,我上赶着给他讲,他都不愿意听,嫌我啰嗦,自己直接就背了。
总之,红宝书什么时候开启,什么时候放下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开启和放下之间的过程要有连贯性。
经典名句先行
每一册书的背面都有这一册里涵盖的经典名句,开启一本新书之前,可以先让孩子把最后一页的名句读书会背。这些金句,基本上就是未来写作文里用得上的部分了,是最硬核的硬货。
每一句金句前边,都标出了这个句子来自第几页/第几行,非常贴心。孩子要是背哪一句特别有感觉的话,可以先从那首诗开始背。
金句背会了,再去学习熟读和背诵对应篇目的时候,当娃发现了相对应的句子时,他会立刻有种“我知道这句”的熟悉感,掌控感,对全文也就不会排斥了。
为什么要从小开始背诗
近些年,随着咱们国力强盛,文化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强势,而突出体现在语文学科内的就是古诗文。
你会发现,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比重越来越大,单小学教材中,中华诗词就占了112首。
在小学里学习更多的诗词古文,从这个导向上来说,加重国学素养一定是历史趋势。
但很多妈妈可能也有同样的疑问。那就是都说要让孩子小时候多背诗词做积累,但是后来发现,好像日常学习中似乎也用不上啊!
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我就着红宝书来说说为啥说要让孩子多背诗哈~
首先呢,背诗这事儿它是长线收益,也就是说,在短期内看不到收益,我说的这个收益直接体现就是分数或者说孩子与孩子在语文上的差距。
小学阶段,能体现在试卷上的诗词部分,只有诗句默写,撑死天了给你再加个填空,问问你作者、朝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全都是可能知识。
换句话说,我只需要把教材里的诗词都背熟会默写,作者生平都记住,分数就拿到了。
乍一看,似乎多背的那些诗真是没啥用啊!起码对提升成绩没有半毛钱卵用。
但是呢,到了初高中,作文不再是小学的写记叙文了,会逐渐过渡到议论文的时候。你会发现,诗词储备的重要性。因为一篇文章,旁征博引、各种典故的叠加,是议论文作为论据最好用的,没有之一。
高考过的人,尤其是常年作文水平保持在一类上的孩子,多半都是出口成章,精通各种历史典故,有些人文学素养好的,全篇都能用文言文来答题。
除了作文,现在高考中的古文分值也在不断提升:
我们拿2021年全国高考卷为例:
文言文阅读占据了19分,诗歌阅读占了9分,名句默写占了6分。一共占据了34分的分值。
这34分里,其中除了名句默写部分是选自课本中的内容,另外两个部分都不是课本中的必修选篇。要知道除去作文,整个基础知识部分才只有90分啊!
古文就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未来还可能更多,你说它重要不重要?
更何况60分的作文里面免不了的要引经据典,这些额外的附加分值,无法估量。
未来的语文考试,除了考察孩子的基础知识扎实、死记硬背过关以外,拉分项目就是孩子的知识储备。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才发现古文的重要性,敢问就咱们现在这个内卷的教育环境下,他能有时间背吗?
不靠着小学,时间充裕的时候搞这些附加价值,难道要等到初高中?
从长远上说,多背点觉得没有坏处。我们现在花费的精力,总会有一天派上用场的,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咱们细水长流地来就是了,也不需要有太多心理负担。
● 荣妈私家揭秘:传说中海淀神器“红宝书”到底厉害在哪?
● 【团】海淀四大神器之首开团!是个妈都别错过!倾听者K3升级,秒杀市面上一切熏听机
● 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送你个番茄试试。
● 【团】超有趣的数学桥梁漫画:低年级孩子在概念、数量关系、思维转换的难题都能解决!
公众号又改版了,不标星,就看不到我,喜欢荣妈的唠叨式原创文章,一定动动小手标个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