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2年,李白刚刚61岁投奔在族叔李阳冰家中。

同年,李白病重不见好转,最终病死在当涂县,史书记载说:“赋临终歌而卒”。

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粗略估算1166首,已被鉴定并收录全唐诗的数量为1010首。而全唐诗一共4.9万首,由2200个唐代诗人共同创作而成。

不得不说在质量有所保证的前提下,李白是全唐当之无愧的第一高产量诗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苦”

说起李白的诗,一般人都能背两首,再不济也能背两句。但那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大多是李白人生壮年,富有浪漫主义情怀的诗歌。

也因为这些诗歌,让我们对李白产生了极大的误解,把李白假想成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殊不知,李白的苦,只有李白自己知道。

李白承受了多少生活的磨难,内心承载了多少精神的凄苦,我们通过全唐诗是读不出来的。

关于李白的苦,要从他的临终绝命诗《临终歌》,又名《临路歌》里体会。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初读这首诗,感觉不是一首唐诗,更像是一首先秦的辞赋。

这首诗句式上并不对仗,在大气磅礴方面颇有李白的风格,似乎又少了一点李氏的浪漫,缺了一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有点老气横秋,甚至老态龙钟的感觉。

但不妨碍这首诗是走进李白精神世界的法门。也可以说,此前的李白和他所作的那些诗都是演给我们看的假象。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悲,真实的李白就藏在这首诗里。

据说,李白临死的时候,放声痛哭数日,他为什么会痛哭?

因为这一辈子太难了!

在今天,李白是个大诗人,在李白生活的唐代,他却混得不怎么样。

在官本位思想浓厚的古代,文人读书做学问的终极理想是科举入仕。

做学问只是当官的附属品,当官是为了让满腹经纶得以变现。

李白也不例外。

当年,为了讨好李隆基和他的女人杨贵妃。李白专门为杨贵妃写了三首格调不高的诗。

虽然现在来看三首诗都是经典,尤其那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在当时,这属于格调不高的淫词艳曲,跟毕业论文的主题写“导师崇高,师娘优美”差不多,容易被同行所耻笑。

但是为了有碗饭吃,李白也没有办法,终究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了。

说回李白的临终诗。

在我看来,这首诗更像是一首自撰的墓志铭。翻译成白话文,相对更加直观一些。

一只大鹏挥动翅膀冲上云霄,结果飞到一半时,翅膀受了伤没有了力气,但是问题不大,虽然翅膀受伤了,凭借大鹏展翅的气势,它依然可以游遍四方八荒。后人会知道大鹏的故事,却没有孔子那样哭麒麟的圣人,为大鹏痛哭一场。

从这首诗里,我被李白深深地感动了。

我看见的大鹏老了,而是李白老了。也不是大鹏受了伤,而是李白的理想受挫,趴在地上自艾自怜。

李白的一生像是一只桀骜不驯的大鹏,游遍天下大好河山,广结天下英雄才俊。这样一位洒脱的人物,最终都难逃“我实在飞不动了”的命运。

岂能不叫人哀怜。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从这里,我联想到世上根本没有真正乐观豁达的人,只有擅长伪装成乐观豁达的人。

所谓的乐观潇洒,都是骗人的保护色。

前段时间,刷到一则短视频。一个媒体人采访一位路人,问他月薪多少。

路人笑呵呵地回答说,月薪3000。

媒体人又问,月薪3000,你还这么开心。

路人说,不然呢?

我向来最反感那些成功人士向网友兜售的“乐观”。

你只是站在你的成功处境里,去教那些失败者如何做事。

试问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秘诀,最重要的因素真的是乐观吗?

连鬼都不信的东西,凭什么让人相信。

抛开运气、资源、人脉等客观因素,去空谈乐观,就是最大的耍流氓。

李白是何等乐观,他走到人生最后的光阴里,都展露出悲情的一面,都承认了世上就没有真正逍遥的事实。

所谓的逍遥,不过是为了掩饰真正的“不逍遥”。

李白,浪漫了一生。最终李白预言诗有关于陈赫,还是回到了现实。

梦想是昂贵的,那些以梦想为动力的人,飞得再高,也要回到地面,回归真实的本我。

因为所有的梦终究是要醒的,除非一直睡下去。

但李白又不同于寻常人,他把临终歌写得很悲怆,但又不失悲壮。

哪怕在人生的弥留之际,毕生的理想没有得以实现,孤独的雾霾始终挥之不去,但依然要用最体面的方式与世界做最后的告别。

在他的绝命诗里,不难看出李白生前的所有理想全部破灭了。

但他在临终时,又给自己留下了一个新的理想,他预言了自己将来在文坛的成就。

诗人不得志而死,但诗歌将会流传千古。事实也证明,李白的预言实现了。

他的诗歌在他死后,一年比一年受欢迎。

但凡天才都是如此,梵高生前以卖画为生,奈何没有一个人瞧得上他另类的画风。而在他死后数年,梵高的画堪比黄金,连生前的废纸手稿都被世人视为珍宝。

你说,人世间的事有多滑稽。

李白的阿Q精神

李白,永远想不到一千多年后,有个叫阿Q的小说人物,跟自己很相像。

他们都是理想的胜利者,现实的失败者。

一般来说,现实失败的人,哪里谈得上理想的胜利。

李白是不同的,属于现实的那部分理想破灭了,但属于理想的那部分现实成功了。

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如此,阿Q活着的时候,遭人唾弃欺负,最后稀里糊涂的死了。

可笑的是,那些在阿Q活着的时候欺负过他的人,他们的子子孙孙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阿Q,难道阿Q不应该被说成胜利者吗?

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李白与阿Q,最终依然不失为胜利者,哪怕是在死后。

当李白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李白是绝望的,但李白的绝望又超越了绝望。

因为他不必再为生前的不得志而抑郁或伪装。他可以构思一个不必承受、不必面对的梦想。

梦想着自己身后,毕生的文学成就会得到肯定。

显然,这一把李白预言诗有关于陈赫,李白赌赢了。